【分析】
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,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,高柱、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,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,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,导致混凝土不实。
2.高柱、高墙侧模无浇捣孔,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,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,造成振捣不实。
【措施】
1.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(门窗洞等)底模应开设排气孔,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,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。
2.高柱、高墙(超过3m)侧模要开设浇捣孔,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。
【分析】
1.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,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。
2.轴线测放产生误差。
3.墙、柱模板根部和顶部位措施或限位不牢,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,造成累积误差。
4.支模时,未拉水平、竖向通线,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。
5.模板刚度差,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。
6.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,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。
7.对拉螺栓、顶撑、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。
【分析】
拆模后,预留门(洞)口扭曲、歪曲、不方正。门洞口预留位置不正。尤其是门(洞)口一侧常设有小断面柱子,容易出现严重蜂窝、麻面。后立门口的预埋木砖振捣混凝土时容易移位,甚至找不到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门口固定不牢,浇筑混凝土时位移变形。
2.门口两侧混凝土没有同时均匀浇筑,或两侧浇筑高度差太大,造成受力不均,将门口挤偏。步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,也会造成门(洞)口下部变形过大。
3.门(洞)口尺寸与墙厚相同,钢模压口不严密,支撑不牢,容易发生位移和漏浆。
4.假口拆模时用大锤猛击,模板被砸坏,重复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浆。
5.门(洞)口边(尤其是小柱、门顶暗梁)钢筋较密,振捣不实,产生露筋、蜂窝或孔洞。
6.木砖固定不牢或受振捣过猛,发生位移或掉落。